大同人ㄟ祖厝‧留不留?

大同祖厝留不留?

 



週一在公共電視上看到這樣的話題,這讓我想到我們校園,武山巍巍淡水長,椰風焦雨翰墨香,莘莘眾學子,絃歌共一堂,因材施教化.五育德益彰,....日就月將奮力圖強,以樹棟樑以振家邦,大同理想,於焉弘揚, 想起來了嗎?沒錯這就是咱們大同中學的校歌,這是首任校長
王緒文
先生及
黃友棣
先生所作
,在這來來往往的馬路上大同中學也早已成為老人家的地標,每當早晨總會有人邀著夥伴手牽著手大手牽小手不分你我已起來這運動,在進入校園時,總會在嘴邊提起他那校園生活,指著那老舊的建築物,訴說著他那燦爛的童年,就連我父母這代啊,也不例外,大家都說雖然這校舍確實是比不上新的校舍但卻是見證9年國民義務教育的歷史, ,學校是否有保留老校設的意思呢?顯然學校沒有保留的意思,從第一屆到現在39屆了這老校舍陪伴了我們大家,他就像是大同人的祖厝, 老校舍的摺版式屋頂,完全依照前省政府公布的「教室設計標準圖」興建是民國五十七年九年國民教育實施所興建, 時間過了四十一年,誰是老師?誰是學生?實在很難看得出來。可是說起以前在大同國中(大同中學前身)的點點滴滴,每個人就好像都回到了過去。如今卻因安全因素而面臨拆遷的命運,當然安全是第一,但有許多外國的例子告訴我們其實老建築郁新建築作結合其實是可行的, 大同中學必須為「老校舍」確認定位,這個定位也同時決定了,大同中學的校風與校格。如果遇到了建設,老舊的建築阻礙了開發,這樣的房舍有機會被討論,應不應該拆除嗎?大同國中在民國五十七年創校時的第一批校舍,雖然它不夠久,不過它卻擁有集體記憶,創造出大同人的一段故事。該有多久的歷史,一棟建築物才有條件成為文化資產?該有何種工法和特色,一處生活空間才有條件受到人們重視,以及政府的資源介入?「老校舍」這些看似無奇的國中校舍,或許正在為41歲的大同中學,進行一場不凡的成年禮。「老校舍」不怎麼特殊,可是它同時是大同國中及大同高中的第一批校舍,不同的世代在這裡卻有共同的交集。保存下來的代價很高、拆除之後的壓力更大,有誰想得到,「老校舍」和大同高中的未來,是如此緊密相連?

 



請大家思考一下!你是否在不之不覺中忘了它!

 



(改寫字公共電視我們的島第511)

 



http://www.pts.org.tw/php/html/island/list.php?pbeno=1337

 



公視我們的島511集重播時間2009-07-04 11:00 ~ 12:00

 




 




 


留言

  1. ㄅㄆㄇㄈㄉㄊㄋㄌㄍㄎㄏㄐㄑㄒㄓㄔㄕㄖㄗㄘㄙㄧㄨㄩㄚㄛㄜㄝㄞㄟㄠㄡㄢㄣㄤㄥㄦ= =

    說不出來的感覺欸...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熱門文章